引体向上虽然很难,难到大多数人无法完成“1个”,但它的确是一个非常经典且有效地训练薄弱的背部肌群的动作。日常生活中男性或许经常会用俯卧撑、平板支撑来比试一下各自的力量与耐力,却几乎看不到用引体向上来比试的。不言而喻,引体向上太难了!既然普通人完成一个引体向上都那么难,那么可以想像完成20个引体将是什么水平。不是“很难”,那是“相当难”啊!
我国高中生的引体向上要求9个及格,大学三四年级的男生为11个及格,而军人则要求12个及格。这些男性群体可是中国最年轻、身体素质最好的一帮人啊!
在讨论如何突破某个引体向上的次数前,必须先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即:动作质量第一,而非完成次数优先。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每一次引体向上都必须符合标准引体向上所有的动作要求,那样才能算作一次,这样的锻炼才是合格的、有意义的。日常生活中随意的引体向上,存在诸多常见的问题,例如摆浪或快速上下借助惯性、第一个引体借助跳起后的惯性完成、引体到高位时下巴未过杠、下降幅度不够就回拉、静止休息、握距和握法不符合要求(窄距、反手)、凌空蹬腿等等。
为什么要建立引体向上“动作质量第一”的原则?一方面,这能确保每一个动作都符合标准,不仅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也能在自己的不同健身阶段,建立前后一致的评价标准。更重要的是,只有符合标准的引体向上动作,才能更好地锻炼到本该锻炼的部位,才更具有锻炼的价值,否则就和瞎练没什么区别了。
怎么才算是“标准”的引体向上呢?每种场景之下,可能都会有自己的“标准”,比如:朋友嬉戏的场合,引体比试只是玩耍,只以个数论英雄,没有标准就是标准;学校里的体育考试,老师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总体成绩,容忍摆浪且不严格要求学生达到技术要领,也是一种标准。
实际上,由于采用不同的握距和握法,比如宽距正手、窄握反手、两手心相对窄握等,可以有多达十几种组合。所以要强调,在本文中以通常认为的“正握引体向上”作为标准,且动作质量标准要求如下:
(1)双手正握把手(即手心向前握把),握距约为肩宽的1.5倍。双脚离地、身体悬挂在单杠上之后,身体自然下垂,两小腿允许向后抬起。注意,双肩不要完全放松,因为那样肩关节会受不了,会疼痛且有受伤的风险,同时肘关节也不要完全伸直,而应保持略有一点弯曲。这是初始姿势。(2)主要依靠上背部肌群发力,和肱二等肌群的协助,将身体向上拉起,上升过程的用时2秒。(3)上拉到高位时,要求下巴完全过杠。(4)然后有控制地缓慢回落身体,降低身体的过程用时2秒。(5)回到初始姿势时,停留1秒,以完全消除惯性借力的可能。整个动作过程,不允许出现其他动作,比如凌空蹬腿、静止休息等。
正握引体向上可以锻炼到背阔肌、大圆肌、菱形肌、斜方肌下束、肱二头肌和肱桡肌等肌群。如果严格按照上述要求来完成引体向上,可以肯定许多号称能一次连续做数十个引体向上者的引体次数将大幅缩水,然而它却能更有效地锻炼到上述主要发力肌群。
在御行君以前发表的关于“引体向上”的文章中,有不少读者质疑:为什么军队的引体及格线只比大学生的及格线多1个?御行君只能引述国家发布的这些体能标准值,无法解释为什么标准如此接近,因为大多数人的认知是“军人的标准应该更高才对”。合理的推断是,军队对于军人的体能测试更为规范、要求更严,教官们不会降格以求。想想若真到了战场上,体能的一点点优势也可能是战胜敌人或保命的资本。而学校里的引体向上测试,大家都做过学生,放水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资料:美国国家体能协会(NSCA)在其《体能测试与评估指南》中给出的美国大学适龄人群引体测试能力评估标准是,中等标准是8至11个,和中国大学引体标准中的“及格”相当,而最高级别“非常好”则为超过15个。
在明确了引体向上的动作质量标准之后,再来看看如何达到“突破引体20”的目标?实际上,直接将目标指向“破20”太不现实了。御行君认为至少要经过两个阶段的训练才行:
第1个阶段:新手阶段,先减肥减重。
新手面临的引体难题,并不是“能做几个的问题”,而是根本一个都做不了,甚至连悬挂在单杠上都不行。最主要的原因是体重偏大或过重,其次才是背部肌群力量薄弱的问题。所以,新手的第一关并不是急着做引体训练,而是先通过有氧运动大幅减轻体重。御行君建议,准备练习引体向上的朋友,至少应将体重恢复到正常范围之内,或接近正常体重范围的上限附近。
参考建议:至少每周三次慢跑,每次45至60分钟,规律训练三个月,同时严格控制饮食。
第2阶段:实现0到1的突破。
实现引体向上0的突破,并不是哪天突然间意外发生的,而是一个训练量的积累导致的结果。在还不能完成一个引体向上之前。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锻炼:
(1)双脚不离地,借助垫高物做蹲式引体向上。可以将双脚踩在训练凳、跳箱或架好的杠铃杆上,基本处于蹲或半蹲式,上身仍正常握杠悬挂。然后,发力引体向上,当力量不够时,双腿适当发力协助,但无论怎样都应以背部肌群发力为主,而不是以双腿发力为主。有些健身房里会有“辅助配重”的引体向上训练器,那会更方便,就不用自己准备垫高物了。
(2)采用坐姿下拉设备锻炼背部肌群的力量。健身房里有各种专门用于训练背部肌群的坐姿下拉设备,也可以通过综合训练架进行坐姿下拉训练。训练者可以利用设备的配重循序渐进地训练。
(3)几乎不采用辅助的引体训练。当背部肌群力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撤掉脚下的垫高物,直接尝试接受标准姿势的引体训练了。如果你还是感觉力有不逮,可以利用弹力带(阻力带)进行辅助,不同粗细的带子会提供不同的辅助力量。如果不用任何辅助工具,做标准引体还有点困难的话,则可以尝试半程引体向上。
在采用上述方法的训练周期内,随着训练的深入,你会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的背阔肌、肱二头肌的力量在增长,引体向上变轻松了。第1次完成标准的引体向上时,并不会让人觉得有何惊讶,或许你根本就没注意到自己已经有了完成1个或2个标准引体向上动作的能力,因为水到渠成,太自然了。
至此,你已经可以不借助任何辅助力量做引体向上了,但怎么做到20个呢?如果粗暴一点说,没有别的办法,练吧!深入一点说,由于引体向上动作本身相对的高难度,以及要达到“一次连续完成20个”的高标准,必须有耐心地、循序渐进地、长期进行引体向上训练。方法得当、训练量足够、训练时间足够,大概率会实现(当然你还得足够年轻,70岁才练实现的可能性无限趋于0),而且这个时间也大概率会相当长。
如果我们去翻阅一下著名的《囚徒健身》这本书,“标准引体向上”在整个引体向上进阶训练计划中也只排在了“第五式”,而且它的高标准(升级标准)是“2组、每组各10次”,也低于我们目前讨论的“20个”的目标。要知道,“完成2组、每组各10个”和“一次性连续完成20个”,两者之间可不是相等的。后者的难度远高于前者,因为后半程力量的衰减会非常明显而快速。
回到引体向上训练的本质,浅层次的需求是增强背肌等相关肌群的力量和围度,深层次的需求是让自己更健康。认清了这个锻炼的本质,将引体向上训练置于整个健身训练计划之中,加以合理设计和考虑,才更为科学与明智。实际上,一次连续完成5至10个标准引体向上,已经足以让你的力量表现在朋友圈里鹤立鸡群了。“一次性连续完成20个”这样显然超出绝大多数人能力的目标,可以仰望,不必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