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0, 2, left]
谜团8:秦始皇陵封土取自何处?[/p][p=30, 2, left]众所周知,皇陵的封土,是用方夯白灰、砂土、黄土掺合成的三合土,又用糯米汤浇固,加了铁钉。不怕风吹雨打,十分的坚固。当时盗墓,一
凿子下去就一白点,用炸药都炸不开。体积庞大的秦始皇陵封土堆堪称国内之最,封土堆呈覆斗形,高76米,长和宽各约350米,如此大规模的封土堆在国内堪称之最。但它的土究竟是取自
秦始皇墓中,还是挖自鱼池一带?[/p][p=30, 2, left]
《史记·秦始皇本纪》:“复土骊山”。
《正义》曰:“谓出土为陵,即成,还复其土,故言复土。”意思是说把原来从墓穴中挖出来的土,再回填到墓上去。[/p][p=30, 2, left]
谜团9:“旁行三百丈”究竟何意?[/p][p=30, 2, left]
秦始皇陵墓相关图
一说:地宫巡游通道遇阻改了方向;一说:地宫初挖点向北移了700米[/p][p=30, 2, left]史料《汉旧仪》一书中有一段关于修建秦陵地宫的介绍:
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称其带了72万人修筑
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旁行三百丈”一说让秦陵地宫位置更是扑朔迷离。[/p]
科技人员运用遥感和物探的方法分别进行了探测,证实地宫就在封土堆下,距离地平面35米深,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地宫虽然被定位,但史料记载“旁行三百丈”究竟何意?
[p=30, 2, left]
地质调查人员在秦陵区进行探测时,发现在封土堆南约700米处出现了
重力异常的现象,按地质理论说明该异常区与周围土质存有差异。因此可以猜测,
秦始皇陵地宫最初挖掘点可能位于这个异常区,因土中含有大量砾石,修陵人无法挖掘,最后不得不顺着砾石层改向挖掘,即所谓的‘旁行三百丈’。[/p][p=30, 2, left]
谜团10:地宫设有几道门?[/p][p=30, 2, left]
秦始皇陵墓相关图
2002年9月17日,世人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考古学家探测金字塔内部空间的过程。当考古学家从第一道石门洞口将机器人放进去之后,想不到机器人又碰上了一道石门。[/p]
举世瞩目的金字塔考古工程只好搁浅。金字塔地宫可能不只两道门。那么,秦陵地宫当年建造了几道墓门呢?秦陵地宫门道数量问题,其实《史记》中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罢了。
[p=30, 2, left]《史记》清楚的记载:“大事毕,已藏,闭
中羡,下
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棺椁及
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工匠正在中门以内忙活,突然间“闭中羡门,下外羡门。”工匠“无复出者”,也成了
陪葬品。[/p][p=30, 2, left]这里涉及既有中羡门,又有外羡门,其中内羡门
不言自明。地宫三道门似乎无可辨驳。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中羡门用了个“闭”字,外羡门则有了个“下”字,说明中羡门是可以开合的活动门,外羡门则是由上向下放置的。[/p]
中羡门可能是横向镶嵌在两壁的夹槽中,是一道无法开启的大石门。内羡门可能与中羡门相似。三道羡门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p=30, 2, left]
谜团11:“上具天文”作何解释?[/p][p=30, 2, left]
秦始皇陵墓相关图
秦陵地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记载出自《史记》,其含义是什么?着名考古学家
夏鼐先生曾推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可能仍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p][p=30, 2, left]近年来,西安交大汉墓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由此推断,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
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p][p=30, 2, left]
谜团12:地宫珍宝知多少?[/p]
“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一语出自司马迁笔下。早于司马迁的大学者刘向也曾发出过这样的深切感叹:“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那么,这座神奇的地宫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宝呢?
[p=30, 2, left]《史记》明文记载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它还有什么稀世之宝谁也不清楚。不过80 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宫西侧发掘出土了一组大型彩绘
铜车马。车马造型之准确,装饰之精美举世罕见。[/p][p=30, 2, left]
谜团13:秦始皇使用铜棺还是木椁?[/p]
秦始皇使用什么样的棺椁?《史记》、《汉书》均未明确记载。司马迁只留下一句“下铜而致椁”的含糊记录。于是有学者据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铜棺。但从文献记载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铜棺。
《史记》、《汉书》明文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 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胜原。”这里“漆涂其外”、“饰以翡翠”的棺椁恐怕只能是木质的了。
[p=30, 2, left]
谜团14:地宫有没有空间?[/p][p=30, 2, left]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宫为竖穴式。墓内可能有“
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如果是
竖穴木椁墓,墓道及木椁上部都以夯土密封。这样一来,墓室内外严严实实,不会再有空间。[/p]
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则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李斯这段话如果记载无误,那地宫明显有个外壳。按理这段话不会有假。因为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亲自主持过陵墓工程,对地宫的构造了如指掌。
[p=30, 2, left]加之这段话是当面向圣上汇报的,应该说不会有
掺假嫌疑。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断秦陵当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 地宫。不然,怎么会“叩之空空”?[/p][p=30, 2, left]
谜团15:自动发射器?[/p][p=30, 2, left]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开始在墓穴中设置一些主动防卫的设施,既起到射杀
盗墓者的目的,又能杀一儆百,吓唬有盗墓企图的人。而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p][p=30, 2, left]《史记》记载: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指的是这里安装着一套自动发射的暗弩。如果记载属实的话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自动
防盗器。[/p]
秦代曾生产过连发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宫的暗弩当是一套自动发射的弓弩。